我的账户
贝尔新闻网

自媒体资讯干货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立即登录

如尚未注册?

加入我们
  • 客服电话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xjubao@163.com
  • APP下载

    贝尔新闻网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贝尔新闻网公众号

贝尔新闻网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今天,她被央视痛批、全网封杀,撕开了当下社会病态悲哀的遮羞布

2022-04-06 发布于 贝尔新闻网
义菲商旅

01

这几天,美女网红“俄罗斯娜娜”彻底火了,长着一双碧绿色的眼睛,五官轮廓十分大气。

虽然是外国人,却有一颗爱中国的心,视频里翻来覆去就是那几句话:

“中国的兄弟姐们你们好,我来到可爱的中国,我已经爱上了这里的一草一木。

我特别喜欢中国,中国的人民淳朴善良,以后我会回到我的国家,多多宣传我们的大中国。”

“中国的兄弟姐妹们你们好,我是俄罗斯娜娜,昨天有人问我:

娜娜,如果下辈子让你选择做中国人还是做俄罗斯人,我毫不犹豫地说,我还是做中国人。

我喜欢我们中国这种融融的亲情,在中国处处感觉到很温暖。”

而外国人为了拿到中国绿卡,要拼尽全力,就像你们考清华北大一样难。”

然后就开始放上一首中老年人喜欢的煽情歌曲,忘情投入地对口型唱歌。

好家伙,这是把流量密码玩得透透的,就凭着这样的几个短视频,就在平台上收获了近200万粉丝。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个所谓的“俄罗斯娜娜”,其实根本就不是外国人。

她只是简单地利用了短视频平台上的AI换脸道具,再加上一口蹩脚的普通话,就让很多人信以为真:

“外国朋友下午好!人美歌声甜!”

“中文讲的,唱的真好!中俄友谊长存!”

娜娜就顺势开始带货,什么俄罗斯牛筋肠、俄罗斯进口巧克力、俄罗斯威化饼干,销量好得惊人,赚得盆满钵满。

你说是因为骗子的骗术有多高明吗?其实并非如此。

稍微有点互联网常识的年轻人,往往一看视频就能看出这是用了AI换脸技术,因为这个脸实在太不自然太阴间了。

而且视频前段刚说着蹩脚的、带有一点口音的普通话,后段就开始唱起了流利的中文歌,这合理吗?

更不用说她的视频里经常会出现一些露馅时刻,比如道具有时失灵,会有几帧画面暴露出她的真实样貌:

看这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五官......可以说是和外国人毫不相关了。

正是因为这个现象太过离谱好笑,“俄罗斯娜娜”在微博上登上了热搜第一。

而各大短视频平台,也赶紧宣布全面封禁了这个网红,让她无法再出来作妖。

央视网也发了一篇文章,痛批:“不要放过这个娜娜!”

然而,这个荒诞的事件,在令人发笑的表面之下,却潜藏着发人深省的社会症候。

一个俄罗斯娜娜,把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和四五线农村、年轻人与中老年人的巨大割裂,赤裸裸地展现出来了。

02

在俄罗斯娜娜相关的微博评论下,热门的几条都是说:自己家里的长辈肯定会深信不疑。

“我爸应该会信。”

“我姥姥应该会信并且转发到家族群。”

只知道手机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在和自己对话,让自己有了情感宣泄的出口。

而短视频平台里,各种大多数人一眼就容易识破的“假马云”、“假刘德华”等明星“低仿”账号,却还能坐拥数万粉丝。

还记得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假靳东”事件吗?

一个60岁的黄大妈,仿佛被洗脑般,一口咬定自己与大明星靳东心心相印。

为此还和丈夫分房睡、冷战打架、剪了头发、离家出走,折腾得人瘦了十几斤。

她还和记者说,靳东向全国宣布了喜欢她,还要给她买五六十万的房子。

那个所谓的“靳东”,其实就是和“俄罗斯娜娜”一样的骗子。

利用演员靳东的一些采访视频、电视剧片段,加上后期配音而成的“假人”。

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能看出这是离谱的假视频,然而,对于生活在农村、受教育程度低、对互联网及短视频等新事物、新技术陌生的中老年妇女来说,她们根本没有能力去识破骗局。

她们不懂什么叫作“算法分发”,她们只知道,这个视频被推送到她们的主页:

“这个手机是我的,所以这个视频就是他发给我的。”

她们不知道什么叫“AI”、“人工智能”,无法分辨出配音的机械男声是不是靳东。

只知道手机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在和自己对话,让自己有了情感宣泄的出口。

她们不知道什么叫作固定话术、精准割韭菜,不知道视频里的人根本就不认识自己。

只知道那几句“姐姐,愿你事事顺心、天天开心”、“姐姐,我是靳东,你的支持就是我的动力”让自己听得心花怒放,灰暗晦涩的人生仿佛被照进了一道光。

看似荒诞的骗局背后,却隐藏着一大批情感缺失、受限于文化水平而精神生活匮乏的农村中老年群体。

03

之前有一篇文章,叫《北上广没有靳东,四五线没有李诞》,让我印象特别深。

作者说:我们的物质生活在折叠,其实精神生活同样也在折叠。

具体表现就是:“一线城市白领绝对不会喜欢某短视频上最火的段子,相反在城市里刷爆的话题却在某短视频平台上一点声音都没。”

他广场神曲,你欧美流行;他穿越玄幻,你名著经典;他天佑giao哥,你德纲李诞;他在直播给老铁打赏,你在网课听财经论坛。

他看不懂诺兰的电影、听不出李诞脱口秀里隐喻的梗,你也无法理解满嘴“老铁”‘“家人们”的直播究竟有什么好看。

两个完全没有共鸣、没有交集的世界,就像是同一张纸上的两个圆圈,虽然在同一个空间,但几乎没有交集,两个圆圈之间也难以流动和沟通。

这是经济学里“涓滴效应”的胜利,更是传播学中“信息茧房”的精准体现。

美国作家威尔·罗杰斯讽刺地说过:“把钱都给上层富人,希望它可以一滴一滴流到穷人手里。”

实际上,钱和信息,都被富人截留了,富人与穷人之间的知识鸿沟,也越来越大。

同时,互联网给我们制造了一个信息海洋,但“算法”和“自我选择”却在编织着一个个信息茧房。

你看到的东西,都是你想看到的,时间长了以后你会发现,自己的认知越来越固化,而很多人甚至根本意识不到。

我希望,我们能更多地看到,那些处在互联网和社会边缘的人,而不是高高在上地对他们报以嗤笑和不屑。

共勉。

作者:小椰子,个人成长领域作家,用独特的视角解读热点事件,陪你一起每天认知升级。畅销书《你的自律,给你自由》、《自律的人生更自由》热卖中。

1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 贝尔新闻网
    1970-01-01
  • 贝尔新闻网
    1970-01-01
  • 贝尔新闻网
    1970-01-01
  • 贝尔新闻网
    1970-01-01
  • 贝尔新闻网
    1970-01-01
  • 贝尔新闻网
    1970-01-01
贝尔新闻网

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Get最新资讯

相关分类
热点推荐
关注我们
贝尔新闻网与您同行

客服电话:400-000-0000

客服邮箱:xjubao@163.com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贝尔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贝尔新闻网 X1.0@ 2015-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