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贝尔新闻网

自媒体资讯干货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立即登录

如尚未注册?

加入我们
  • 客服电话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xjubao@163.com
  • APP下载

    贝尔新闻网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贝尔新闻网公众号

贝尔新闻网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顶流团体官宣解散,我看到了更丑陋的一幕…

2022-01-30 发布于 贝尔新闻网
三国志11威力加强版

01

大家好,我是窈窕妈妈。

几天前,某偶像团体宣布正式出道,掀起一阵波澜。

但影响最大的不是娱乐圈,而是家长圈。

舞台之上,七位成员进行唱跳表演,舞步不算流畅,歌声也不突出。但他们出道之后,就一直身处舆论旋涡的最中心,堪称顶流。

为什么?

因为成员年龄太小。

团体在四川,公司为他们起名“天府少年团”。

说是少年,成员却只能算作儿童。

最小的7岁,最大的也才11岁。

一张张稚嫩的脸庞,却要打扮成大人模样。时尚潮流的衣服穿在身上并不合身,甚至有的孩子乳牙还没换。

看完新闻,作为宝妈的我和大多数网友的反应一样——

搞什么,这个年纪的孩子,难道不应该在学校学习吗?

面对质疑,经纪公司发布长文回应网友,各种问题,一一解答。

态度诚恳,却皆是诡辩。

“我们更像是一帮满腹情怀的少儿教育探索者……不仅在声乐、舞蹈等艺术方面进行高品质训练,更重要的是我们背负着全面发展的使命。”

“少年强则国强,我们从小打好基础,根基固、成长正。”

明明是资本催化下的逐利产物,偏偏要包装成积极向上的正面教材,这样的解释,显然并没有被大众接受。

随着舆论发酵,“天府少年团”决定用改名来减小影响。

但改为“熊猫少儿艺术团”之后,却收到了包括官媒在内的更多关注和痛批。

最终,组合决定解散。

这个史上最“短命”团体,只存在了3天。

02

三天,我们见证了一个少儿团体的彻底消亡,或许再过三天,就再也没人提起这件事了。

但,这背后隐藏的真相,却值得每个人深思。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偶像团体?到底是谁,把七个如此稚嫩的孩子推上舞台,做着这个年纪本不该做的事情?

有人说是资本。

经纪公司不关心孩子未来,把他们当做赚钱工具。消耗着他们的童年,满足着自己的野心和利益。

他们不论对错,只关心利弊。

这种说法不无道理。

但在这件事情中,最让我难过的,并不是经纪公司,而是这七个孩子背后的父母。

他们才是和经纪公司签合同的人,他们才是把孩子推向镜头的幕后推手。

换句话说,这条路是父母挑的。

在当今拼命内卷的教育时代里,父母们挤破头颅,抗着焦虑背着压力,想把孩子送进好学校,好班级,都是为了给孩子搏一个好未来。

但在部分父母眼里,成功的概念本身,或许就是扭曲的。

他们只追求名利,却忽略了孩子本身内在品质的培养。

他们,挖空心思,只想给孩子找一条通往成功的捷径。

他们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出奇制胜,赢在起跑线上。

而当明星,就是一条最显而易见的“捷径”。

在网络上,这种推荐自家孩子当童星的帖子随处可见。

他们不惜动用大量财力物力,想给孩子开辟人生新道路。找公司,找关系,甚至求助于某些“童星培训机构”。

而反观那些培训机构,为了挣钱,他们只是想方设法“割韭菜”,哪里还会去考虑孩子们的未来。

他们放大家长们的焦虑,打着“包装”“培养”的旗号,无数家长信以为真,甚至牺牲孩子的上课时间,去做“练习生”,去博一个成名的机会。

我甚至听到过有些家长直言,“上学有什么用,还不如往娱乐圈里挤挤呢。”

很多童星培训机构在敛财之后跑路。

我曾经跟一个童星培训机构的人聊过天,感受颇深。

她真的见过太多前来报名的父母了——

那些人大多是焦急的,满怀希望的。

大多数孩子七八岁,但也有三四岁就被父母送过来。

机构口头上为孩子寻找出路,为孩子规划未来,在他们的口中,孩子在他们的安排下,必定会拥有光明的未来,签单变得非常容易。

机构跑路后,受害家长在其公司驻地过夜。

有人问我,孩子才四五岁,这些家长怎么就这么着急?

或许,他们只是想急于证明自己。

证明自己的孩子比别人优秀,证明自己是成功的父母。

也或许,他们是想通过孩子实现自己未竟的梦想。

年轻时的梦想没能实现,让孩子接力。像郑爽妈妈那样。

03

无独有偶,有些人为名,拼命想把孩子培养成明星。有些人逐利,为了让孩子赚钱不择手段。

这些人不是为了孩子成才,而是用孩子来敛财。

所以我们会看到这样的新闻——

父母逼孩子当模特,工作量长期超负荷,一旦偷懒,便遭拳打脚踢。

孩子们想要金色的童年,而这些家长也想要“金色”的童年。

更过分的,把孩子推向镜头,为了赚取流量,不惜让三岁的孩子做吃播。

各种高热量食物推给孩子,记录她的狼吞虎咽,还以孩子的超重为荣。

无下限、毁三观。

在这对父母的心里,丝毫没有孩子的健康和未来,只有眼前的流量和收益。

父母,这个孩子最亲近的人,却成了毁掉他们的始作俑者。

可笑又可悲。

如果父母需要考试,你觉得他们能得多少分?

他们榨干孩子身上最后一点剩余价值,用来满足一己私欲。

孩子在他们的摧残下,体重持续上涨,走路都歪歪扭扭,随时都要失去平衡。

而幼儿肥胖带来的,不仅仅是这些,还有各种疾病隐患。

作为父母,他们不可能不知道。

但,可怕的是,欲望膨胀到一定程度,就会遮住良知,甚至连父母最基本的底线都被消灭。

当孩子被彻底催熟,孩子不再是孩子,他们怎么可能有一个好的未来?

就像人民日报批评的那样——

字都认不全,怎能开始认钱。

这个年纪的孩子,该在教室里读书,该在操场嬉戏,该在成长中探索成长的意义。

孩子们的童年,有自己该走的路。

他们绝对不能成为父母欲望和焦虑的牺牲品。

04

其实,刚开始看到这些新闻时,我也只是觉得生气。

但细想之后,是深深地担忧。

父母的言行举止,最终都会反映在孩子身上。

当孩子们不再想去做科学家、老师,而是想去做网红、明星,孩子们的未来在哪里,整个社会的未来又在哪里?

记得之前看过一段采访,视频里的孩子自称做模特早已实现财务自由。

虽然只有七八岁,却完全没有一个孩子该有的天真,说起话来全是成年人的油腻和市侩——

“这种赚钱方式比较容易,长大后娶个迪丽热巴那样的老婆,你懂的。”

我不禁感叹,这,难道是父母眼里成功的教育吗?

原本天真烂漫的孩子,对未来没有任何规划,就被推向复杂的世界。

当三年之后,风口过去,孩子的未来又要靠什么去支撑呢?

之前在网络上,有一封信特别火——

一个只有几岁的孩子决定离家出走,理由竟然想去当练习生。

“我真的很想当明星,我不知道为什么有这个梦想,但我真的很想当。”

当然,我们不否定孩子的梦想,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当明星并没有错。

可是这些孩子哪会懂得,普通人一无所长,连命运之神都不会眷顾。

更何况,世界这么大,真正当上明星的,本就凤毛麟角。

用仅有的童年,去换取一个概率小到渺茫的成名机会,无异于赌博。

更重要的是,人的成长和发展,在任何一个领域做出一番作为,都要有文化底蕴做基础。

否则,将来名气越大,被反噬的可能性就越大。

你看,前有“不知知网”翟天临、后有目无法纪吴亦凡。想想看近年来频频塌房的明星,有多少是在无意中暴露了自己的无知。

孩子们当然很难懂得这些道理,所以最重要的那些话,我还是要说给家长们听——

孩子终究是个孩子,他们有自己成长轨迹。

成长需要一步步来,切忌拔苗助长,更不能为了一己私欲,压榨孩子的童年。

如果社会是个大染缸,如果每个人注定要进入名利场。

1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 贝尔新闻网
    1970-01-01
  • 贝尔新闻网
    1970-01-01
  • 贝尔新闻网
    1970-01-01
  • 贝尔新闻网
    1970-01-01
  • 贝尔新闻网
    1970-01-01
  • 贝尔新闻网
    1970-01-01
贝尔新闻网

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Get最新资讯

相关分类
热点推荐
关注我们
贝尔新闻网与您同行

客服电话:400-000-0000

客服邮箱:xjubao@163.com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贝尔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贝尔新闻网 X1.0@ 2015-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