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贝尔新闻网

自媒体资讯干货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立即登录

如尚未注册?

加入我们
  • 客服电话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xjubao@163.com
  • APP下载

    贝尔新闻网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贝尔新闻网公众号

贝尔新闻网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请来专业“田保姆” 增产又增收

2022-01-24 发布于 贝尔新闻网
玻璃钢化粪池厂家 http://www.boligang-huafenchi.com

  谁来种?怎么种?在农村劳动力缺失、农田缺乏管理的当下,这已然成为多数乡村走向振兴的“拦路虎”。如何破解这一难题,解开乡村振兴“密码”?本着为民办实事的理念,张坊镇在探索一份令人满意的民生答卷。如今,通过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的实施,实现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开拓出一条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径,促进了张坊镇特色现代农业的发展。

  “要将整建制推进农业托管项目做稳做扎实,让土地托管在张坊镇这片土地上焕发出姓农务农为农兴农的生命力,在田间牢牢扎下根。”张坊镇党委书记李欣说。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通讯员米荣生

  创特色

  生产“托管”走新路

  农民种地辛苦,一方面是人力成本高制约着农民收入,另一方面村里人越来越少、越来越老,很多耕地都被动撂荒。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将农民从土地里面“解放”出来,张坊镇深入探索,开拓创新,走出一条农业生产托管新路子。农业生产托管规模化经营方式就是在不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情况下,农户等经营主体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耕、种、防、收等部分或全部环节委托给社会化服务组织完成,通过采取“半托管”与“全托管”相结合的土地托管模式,有效破解“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难题,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面对全县农业生产全托管“零基础、零经验”的状况,张坊镇党委政府深入研判分析,多次召集包村干部、各村党支部书记及部分群众代表召开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研讨会议。2021年,确定张坊镇3.2万亩农田全部纳入社会化托管服务,成为全县首个整建制推行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街镇,被列为商河县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整建制推进示范镇。

  为顺利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全覆盖,加快农业产业现代化进程,带动村集体及农民群众致富增收,张坊镇持续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展政策宣讲和解读,算好农民散户自种收入、土地流转收入和托管服务收入三笔收入的对比账,让农民群众真正认识到托管服务的好处和发展前景。群众参与热情日益高涨。

  抓保障

  种地“甩手”有分红

  “旋耕播种、精细整地、足墒匀播、适时播种、镇压作业、抗倒保墒。”这24字“秘诀”,是农户们记在本子上的“重要提醒”。有了农业专家、技术员的指导和大型机械化农具的帮助,今年的“三秋”生产,在农户的心里显得格外有仪式感。

  张坊镇在创新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模式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农户”的农业生产全程托管服务试点工作。截至目前,确定了群众意愿强烈、农业生产条件成熟的3个村,作为张坊镇农业生产全程托管服务试点村。

  “全托管”模式将农业生产中耕、种、防、收、售等全部生产作业环节委托给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来完成,订购全套农业生产服务项目,整体交费,除县级补助项目外,包含其他所有的小麦、玉米生产的全过程。农业生产全程托管服务以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为出发点,以尊重群众意愿、保障群众利益为原则,以增加农民收入、做活集体经济为目标,突出带农增收、突出支部引领、突出科技投入、突出利益联结。通过保底收入保障农户的基本利益;采取盈余收入分红,提升农户、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服务组织各方的积极性;通过农业增产增效,实现农户增收、村集体创收、服务组织盈利的多方共赢农业生产新业态。

  张坊镇被列入农业生产全程托管服务试点的3个村,白集村就是其中一个。

  “才开始的时候,有一部分老百姓都没法接受,有人说,种了一辈子的地,交给别人能放心吗。”张坊镇白集村党支部书记白延岗说。

  要开展农业全程托管,首先要对纳入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项目类别、收费价格、服务流程及利益分配等问题进行统筹规划并详细评定,农民群众要了解实施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为其带去的实际效益。以每亩每年保底收入1000元保障农户基本利益,并根据往年粮食产量及粮食价格设定目标收入。当年产值收益超过目标收入时,对超出目标收入的部分进行盈余分红。分红比例为农户70%,农业托管服务组织15%,党支部领办合作社15%;当目标收入每年(两季)每亩纯收入为1200元时,超出1200元的部分按70%分红。假设当年纯收入为1500元,按照利益分配规则,农民到手收入为:1200(目标收入)+(1500-1200)×70%(盈余收入)+137.97(地力补贴)=1547.97元。

  数字最有说服力,白集村党支部多次通过召开主题党日研究、村民会议讨论、逐家入户讲解等方式,在算好收益成本账、做好做通农户的思想工作上苦下功夫,把“补贴收入+固定收入+盈余分红”模式传下去、搞清楚,逐步打消担忧,最后取得本村超过90%村民的支持,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凸显。

  据了解,作为全镇列入农业生产全程托管服务试点村,农业生产基本上都采用了全程机械化,大大节省了人力、节约了时间。同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加入现代农业的相关工作中,成为农机手、拌种员……不仅带动了就业,也培养了一批职业化农民。

  “村里种地的大多是老人,年纪大了,下地也累。通过这种托管的模式,省事也省心,每年还能增收近千元。”“关键是省心啊!托管托管,啥也不管。从种到收一手不伸,就下一次地找到自己家的边儿,到秋粮食都给拉当院去了。”“这要是放在早些年,像今年这种晚播种的情况,家家户户肯定又得没白没黑地忙活着。现在好了,机器下地,翻地、撒肥、播种一条龙,让我们省了不少力。”加入农业生产全程托管服务试点后,村民们好评如潮。

  不仅如此,白集村“两委”通过本次组织发动农业全托管服务,建立了群众与村集体的经济纽带,搭建了村集体与群众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在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解放农村劳动力、促进农户及村集体双增收、优质品种推广及粮食安全、绿色农业循环发展、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乡村治理及民族团结等10个方面取得初步成效。

  今年,张坊镇经过农业托管服务的小麦拌种、宽幅精播、穗期重大病虫害防治等主要农业生产环节的小麦,与常规农户种植小麦的生长状况相比,其抗病虫害能力和抗茎基腐病能力更强,根系发达、个体健壮、穗大粒多、高产抗倒伏。

  与“全托管”模式相比,“半托管”是以种植面积小于100亩的小农户为主,整建制村的小农户参与率不低于60%,今年张坊镇开展“半托管”服务的时间周期为3月至12月,上半年为小麦病虫害防治、小麦机收、玉米配方肥、玉米种肥同播,下半年为玉米病虫害防治、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小麦拌种、小麦种肥同播项目。这些都在无形中增加农民收入,又能减少一般劳务使用,让农民可以从自己的土地中走出来,去进行新一轮的劳务变现,比如村里原先的灌溉队伍、机动队等可以加入保农仓,整合起这部分劳务对土地进行统一机械化耕种和灌溉,既能节省各方面成本,又能提高产出,让农民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

  建体系

  三农服务有“窗口”

  围绕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环节,张坊镇更是积极创新服务机制,着力拓展服务领域,大力发展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为农民打造自己的三农服务“窗口”。

  11月12日上午,张坊镇乡村振兴数字三农平台服务中心正式揭牌。张坊镇乡村振兴数字三农平台服务中心线下八大窗口实现农业服务事项“一站式”办理。将涉及农业、农民生产过程中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村产权交易、农业金融保险、农业政策咨询服务、农业信息咨询服务、农业技术咨询服务、动植物防疫检疫、农产品安全监管等八大类相关业务集中到服务中心办理,为农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要素的农业综合服务,为促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高质量的三农服务阵地。

  同时,张坊镇以乡村振兴数字三农服务中心链接生产主体、社会化服务组织和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体系。通过积极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吸纳小农户参与农业生产的“供、种、管、收、售、加”全产业链,促进农业节本增效,实现农民增收。同时发挥主体和农户对服务体系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完善优化服务平台。

  “搭建好农业生产托管平台,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努力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上实现更大突破,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守好‘粮袋子’,蹚出一条农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张坊镇党委书记李欣说。

(文章来源:齐鲁晚报)

文章来源:齐鲁晚报
1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 贝尔新闻网
    1970-01-01
  • 贝尔新闻网
    1970-01-01
  • 贝尔新闻网
    1970-01-01
  • 贝尔新闻网
    1970-01-01
  • 贝尔新闻网
    1970-01-01
  • 贝尔新闻网
    1970-01-01
贝尔新闻网

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Get最新资讯

相关分类
热点推荐
关注我们
贝尔新闻网与您同行

客服电话:400-000-0000

客服邮箱:xjubao@163.com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贝尔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贝尔新闻网 X1.0@ 2015-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