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贝尔新闻网

自媒体资讯干货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立即登录

如尚未注册?

加入我们
  • 客服电话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xjubao@163.com
  • APP下载

    贝尔新闻网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贝尔新闻网公众号

贝尔新闻网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留量”时代,银行整合App,会成为一种趋势吗?

2021-11-18 发布于 贝尔新闻网

作者 |夏心愉

来源 |愉见财经

伴随着数字化转型进程的不断深入,各家银行纷纷加大了线上布局动作,以App形式存在的手机银行顺势占据了“C位”。

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有一些银行在对App做加法:从无到有,从有1个到有好几个,排兵布阵,希望能加大服务我们的入口,亦即他们引流的入口;但另一些银行,却在对App做减法,对旗下多个App开启整合,比如,前有平安银行、光大银行、浦发银行、华夏银行,最近又有邮储银行等。

邮储银行从2021年11月17日起停止旗下“邮储生活”App的注册及支付服务,从2021年12月22日起停止该App的全部服务,同时关闭下载入口,后续服务将在手机银行App中提供。

今天笔者就陪大家一起观察:银行业在推进数字化获客及运营的同时,缘何开始对App做起了减法?这会不会成为一种趋势?对我们而言,服务体验哪种更好呢?

App“加法”:

“排兵布阵”抵御外部竞争

Y

一家银行拥有多个手机App,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

以工商银行为例,光在PC端官网首页展示出来的App二维码就有“工银融e行”、“工银融e联”、“工银融e购”三种。那它们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再比如建设银行,以应用商店的搜索结果为例,就存在“中国建设银行”、“建行生活”、“建行慧懂你”、“龙支付”等多个App。从近期品宣方面的动作来看,建设银行将“建行生活”App作为面向个人用户推广的主要阵地之一。

表面上看,建设银行力推“建行生活”App的这套打法,恰恰与关闭“邮储生活”App的邮储银行背道而驰,两者似乎做出了截然相反的选择。

笔者就此话题访谈多位业内人士,听说在银行的考量里,对App做“加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这些:

1、在与传统互联网平台的合作中,尽管银行也能尝到些甜头,但仍不排除为部分平台“做嫁衣”的情形。因此近年来,银行们不断开启自建场景的步伐,试图摆脱此前的掣肘。

2、互联网平台各种服务功能丰富、互动体验有趣的App吸引了用户注意力,由此培养出大批高质量活跃用户。传统银行看了也眼馋呀,同时也产生了危机感,所以试图通过更多的App来“排兵布阵”也好、“赛马机制”也好,总之是广撒网来达成用户的获取与留存。

3、也有来自银行科技部门的人士表示,银行初期做App的思维,部分继承了PC互联网时代网站优化SEO的站群思维,试图多点开花,当然其目的还是希望能够触达更多的用户。

App“减法”:

“并转集中”提升运营效率

Y

跨境收款

早在2017年,平安银行就率先将手机银行、信用卡、直销银行三大渠道合并,以新“口袋银行”App推动零售转型。服务要统一、聚焦,是他们当时做“三合一”时的策略,合并后的新“口袋银行”月活在当年年底也一跃成为股份制银行第二。

同向的选择,还包括一批银行将直销银行App整合并入手机银行,比如光大银行、浦发银行、华夏银行等。以光大银行为例,其在去年完成App功能“二合一”后,表示致力于将手机银行打造成“财富管理银行核心经营平台”。

结合前文,不难提炼出银行升级举措背后的一些动因:

1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 贝尔新闻网
    1970-01-01
  • 贝尔新闻网
    1970-01-01
  • 贝尔新闻网
    1970-01-01
  • 贝尔新闻网
    1970-01-01
  • 贝尔新闻网
    1970-01-01
  • 贝尔新闻网
    1970-01-01
贝尔新闻网

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Get最新资讯

相关分类
热点推荐
关注我们
贝尔新闻网与您同行

客服电话:400-000-0000

客服邮箱:xjubao@163.com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贝尔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贝尔新闻网 X1.0@ 2015-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