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贝尔新闻网

自媒体资讯干货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立即登录

如尚未注册?

加入我们
  • 客服电话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xjubao@163.com
  • APP下载

    贝尔新闻网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贝尔新闻网公众号

贝尔新闻网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家庭教育促进法》落地,依法带娃后,这3种家长将脱颖而出

2021-11-05 发布于 贝尔新闻网
么么直播

关于“怎样的父母才是合格的父母”,有网友喊了很多年:父母应该持证上岗!

谁来教父母走向“合格”?现在《家庭教育促进法》来了!

10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家庭教育促进法》,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新法将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社会法室主任郭林茂介绍:

这部法律通过制度设计采取一系列措施,实现家庭教育由以家规、家训、家书为载体的传统模式,向以法治为引领和驱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新模式迭代升级,将家庭教育由传统“家事”上升为新时代的重要“国事”。

家庭教育立法的根本目的是让孩子的教育回归理性发展通道,促进儿童少年健康成长。具体主要说了这几件事:强化国家和社会对教育的支持,明确父母的责任,同时呼应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双减”要求(感兴趣的家长可以自行搜索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详细内容)。

新法出炉,迅速引发了家长们的热烈讨论。▼

到底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父母呢?今天我们来看看,依法带娃后,怎样的家长将会脱颖而出呢?

160分的父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最佳环境

第一种家长,是“60分的父母”。每一位父母就都希望把最好的爱给孩子,那是不是每一位父母都该尽其所能爱孩子呢?

温尼科特先生曾把母亲与婴儿之间的影响关系当作研究重点,提出过一个概念,叫做“足够好的母亲”(goodenoughmother)。

“足够好的母亲”需要在婴儿出生后几周至数月内保持着对娃毫无条件、放弃自我的付出与牺牲。但是随着宝宝的逐渐成长,母亲们需要重新找回自我,不再对娃予取予求。

后来曾奇峰老师把这一概念引入国内,因地制宜地翻译成了“60分妈妈”——不是一味溺爱孩子,而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断找回自我,拒绝掉不合理的要求,做一个“不完美”的妈妈。

泰国短片《世界上最差劲的父母》,里面的那对父母不完美,甚至有点儿“差劲”。

男主角在自己的婚礼上“公开指责”父母:

“我想要谢谢我的父母,感谢他们成为世界上最差劲的父母!”

他从来没有像自己的朋友一样上过钢琴课,唯一的音乐课就是在家里,和爸妈唱卡拉OK;大多数同学都去了昂贵的培训中心,而他的补课老师是隔壁的邻居;小伙伴的父母经常带孩子们去其他国家的主题乐园旅行,而他爸妈带他去过的地方只有曼谷……

听完儿子的灵魂拷问,台下的父亲立刻冲到儿子面前,在宾客以为他们要打起来时,男主角笑了:

“看,这就是我的老爸!他可能并不像别人的爸爸那样富有,但是他一直都陪伴在我身边。”

现场播放起了男主角的成长视频,在这些场景里,总能看见他父亲的身影,有陪伴、有鼓励、有放手……

正是因为父母的“差劲”“不完美”,他才拥有了一个无比精彩的童年。

“我想要谢谢我的父母,感谢他们成为世界上最差劲的父母!我有着精彩的童年生活。”

比起100分的父母,孩子可能更希望有一对60分的父母;60分的父母,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最佳环境。

2同理心强的父母是孩子所期望的好伙伴

第二种父母,是同理心强、能和孩子共情的父母。

美国心理学家德华·桑代克说:父母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才能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

大人的世界是怎么样的呢?孩子答:大人的世界全是屁股。

妈妈带着孩子参加一场晚宴,很多好吃的好玩的,可孩子却一直在哭闹、撒泼,把鞋子都给踹飞了。

妈妈觉得孩子无理取闹,把孩子骂得直掉眼泪,可当妈妈把鞋拿回来,蹲下给孩子系鞋带时,发现孩子矮小的视角里,没有美食,也看不到舞台的节目,只有大人密密麻麻的腿、屁股和红桌布。

评论区有一位妈妈说了分享了自己同款遭遇!孩子的世界,真跟我们看到的不一样:

“说好去逛商场,可儿子到了门口怎么都不肯进去,自己好说歹说,就是不肯进去。正当我气急败坏的时候,看到他的鞋子脏了一块,于是就弯腰为他擦鞋。这一弯腰,我从他的角度看到了商场门口,那个半开不开的门,像极了一个怪兽的嘴巴,黑洞洞的,看起来很可怕。我一下明白了他不肯进去的原因。”

就像孩子的视角看世界,会发现视线所及之处都是大人的屁股,而很难看见大人的脸。父母也一样,如果只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孩子,孩子身上有很多“坏行为”和无理取闹。

我自己也遇到过类似的事情,降温后带着女儿小花去泡温泉,在一个42度的池子旁有个六七岁的小女孩,她奶奶一直把孩子往水里按,孩子烫得哇哇大哭,周围人劝说:“这个水温孩子受不了的。”可奶奶依旧拉着孩子:“我觉得还好啊,不烫,她就是娇气。”

大人觉得合适的水温,孩子真的会觉得很烫!▼

那些越来越不愿和家长沟通、大人话听不进去的孩子,很有可能就是从“我觉得不烫”开始的。

教育孩子,就是要蹲下来去和孩子说话,用孩子的视角去和TA沟通。

孩子所期望的父母,一定是一位能够倾听、能够共情的伙伴。

3成长型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第三种父母,是“成长型父母”。顾名思义家庭教育从父母自己做起,和孩子共同成长。

如今面临史上最严的“双减”,减轻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后,很多家长陷入了新一轮的焦虑,如何扭转育人思想,担负好家长的责任呢?

9月5日教育部发表的文章《“双减”政策落地,有担当的家长这样做!》中,给了我们答案:双减,不减责任;双减,不减质量;双减,不减成长。

减轻孩子学业负担,不代表减去父母的责任,与之相反,它更要考验父母的担当。优秀的父母不在于学历的高低、文化的多少,而在于是否有责任意识。陪伴是责任,养育是责任,以身作则是责任。履行父母的责任,就是对孩子人生负责。孩子的童年只要一次,评价人生的方式绝不仅仅是赢在起跑线,能够跑完马拉松的才是高手。真正优秀的父母,不在于为孩子报了多少班,而在于是否真正参与了孩子的成长。减负减不掉孩子的成长,因为成长是父母与孩子共同完成的一场修行。

家长不是“双减”的旁观者,而是重要的参与者。

“双减”并没有减去家长的责任,随着《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到来,对家庭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育儿先育己”。

也是我们常说的“鸡娃不如鸡自己”,这让我想到加州大学教育学博士杰恩·梅杰在书中提出的“双向养育”一词——把养育的关注从孩子转向自身,唯有改变、丰富和提升自己,以充满爱、价值感、尊重人际界限、拥抱改变的积极状态,才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与其生活中寻找各种“鸡娃”的方式,不如转变一下思路,从“鸡自己”开始。

养育是一段漫长的旅程,养育孩子似乎是在教育孩子,其实孩子教给我们更多。

你有什么好的育儿故事想和大家分享吗?

1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 贝尔新闻网
    1970-01-01
  • 贝尔新闻网
    1970-01-01
  • 贝尔新闻网
    1970-01-01
  • 贝尔新闻网
    1970-01-01
  • 贝尔新闻网
    1970-01-01
  • 贝尔新闻网
    1970-01-01
贝尔新闻网

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Get最新资讯

相关分类
热点推荐
关注我们
贝尔新闻网与您同行

客服电话:400-000-0000

客服邮箱:xjubao@163.com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贝尔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贝尔新闻网 X1.0@ 2015-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