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贝尔新闻网

自媒体资讯干货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立即登录

如尚未注册?

加入我们
  • 客服电话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xjubao@163.com
  • APP下载

    贝尔新闻网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贝尔新闻网公众号

贝尔新闻网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菲律宾出现异动!美国不断散布反华情绪,杜特尔特下达强硬命令

2021-09-23 发布于 贝尔新闻网
福州劳动律师 http://www.fjrising.com

  据国内媒体引述路透社5月18日的报道,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已经禁止其内阁和政府成员公开谈论南海问题,他在一次全国电视讲话中表示,“这是我现在对内阁和整个政府的命令,不要与任何人讨论西菲律宾海(菲律宾官方对中国南海的称呼)的问题”。杜特尔特还同时要求,“如果我们必须谈,我们就内部讨论,发言人哈里·罗计(菲律宾总统发言人)会负责这件事”。

  再加上此前杜特尔特公开向中国示好,宣称欠中国一个人情的做法,杜特尔特究竟为何要如此?他在怕什么呢?

  

  在杜特尔特做出上述决定前,菲律宾一些人在中国南海搞出了一连串事件。

  先是在月前,菲律宾外长和防长紧密配合,搞出了所谓的南沙中国渔船事件,其后,菲律宾军方又再次“作妖”,宣称增加部署军力,随后就传出菲律宾军舰在中国南沙岛礁附近驱赶中国渔船的视频。与此同时,菲律宾军方军舰在中国南海,还不断蓄意靠近解放军驻守的岛礁。

  南沙之外,在黄岩岛,菲律宾也在挑事,菲律宾派出最大的海警船,绕着中国黄岩岛转圈,其轨迹,非常靠近中国黄岩岛12海里线。

  菲律宾外长和防长这一连串动作,毫无疑问都是美国在背后搞鬼,也是这两人在为即将开始的菲律宾大选积攒资本。

  但是,杜特尔特是聪明的,已经意识到巨大危险。

  

  全世界很多国家尤其是东南亚的一些国家都很清楚,中国人民解放军,绝不会开第一枪,但是,也绝不会给敌人开第二枪的机会。

  对此,菲律宾就有切身体会。2012年黄岩岛事件,就是菲律宾开的第一枪。为了抢占中国黄岩岛,自认为有美国撑腰的菲律宾阿基诺政府突然在中国黄岩岛挑事,蓄意抓捕中国渔民,开了第一枪。随即,中国海警、海军立刻行动,经过几个月的对垒,凭借强大的实力,中国最终赶走菲律宾,没给菲律宾任何开第二枪的机会。

  

  此次事件后,中国完全收复控制了黄岩岛。而这次事件也充分证明,菲律宾只要敢挑事,一定会付出惨痛代价。上一次是黄岩岛,这一次如果菲律宾再挑事,恐怕就该轮到南沙菲律宾非法占据的全部中国岛礁了。

  

  为了警告菲律宾近期的动作,中国海警在南海部署的万吨级海警船,最近已经出海。其行动路线,先是在黄岩岛转了一圈,随后转到中国南沙,围绕菲律宾非法占据的中国中业岛,又转了一圈。

  中国的态度很明确,只要敢开第一枪,菲律宾非法占据的所有中国南海岛礁,都会和当初的黄岩岛一样,立刻回归中国。

  杜特尔特,显然看到了中国的警告,杜特尔特也非常清楚,真和中国打起来,菲律宾没有任何占便宜的可能性。美国,除了一张嘴之外,也绝不会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

  

  从以上就可以看出,杜特尔特的最新动作,其实是对危险局势的一种应对。杜特尔特已经非常清楚,再任由菲外长和防长代表的一些亲美反华势力闹下去,中菲必将再次爆发冲突,而这一次冲突的结果,很可能是菲律宾被彻底踢出南海。要知道,相比黄岩岛事件的2012年,中国的军事实力,又增长了很多很多。菲律宾的那点军力,和中国开打,还不够死。

  所以,为局势降温,对菲律宾来说是最好的选择,杜特尔特的选择是正确的。

  但是,对中国来说,却失去了一次收复南沙群岛菲律宾非法占据岛礁的机会,也失去了在战略价值巨大的黄岩岛进行陆域吹填作业的机会。和很多专家学者的想法一样,我个人也很怀念那个傻到家的阿基诺三世。

1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 贝尔新闻网
    1970-01-01
  • 贝尔新闻网
    1970-01-01
  • 贝尔新闻网
    1970-01-01
  • 贝尔新闻网
    1970-01-01
  • 贝尔新闻网
    1970-01-01
  • 贝尔新闻网
    1970-01-01
贝尔新闻网

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Get最新资讯

相关分类
热点推荐
关注我们
贝尔新闻网与您同行

客服电话:400-000-0000

客服邮箱:xjubao@163.com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贝尔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贝尔新闻网 X1.0@ 2015-2020